新年新气象 更上一层楼|长联无双大观楼
2019-02-05 13:47 来源:新闻夜班车
原标题:新年新气象 更上一层楼|长联无双大观楼
春节特别策划《新年新气象 更上一层楼》,跟着《新闻夜班车》一起去领略文明华夏的琼楼玉宇,春节,每家每户都要换上新的春联,辞旧迎新。其实春联又叫楹联,对联。常见的楹联可能是五言或者是七言。比如说千年迎新春,瑞雪兆丰年。类似的这些楹联大多字数较少,朗朗上口。而在距离苏州2200多公里的云南昆明大观楼,有一副楹联长达180字,洋洋洒洒,被誉为天下第一联。那么是谁要写下这样的长联呢,因为长联而闻名天下的大观楼,又是什么样呢?
大观楼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部,它位于美丽的滇池之滨,是一座三层木构阁楼建筑,高18米,从下往上逐层递收,造型优美。
大观楼两侧开圆形洞窗,琉璃黄瓦,翘角飞檐,登临楼顶,凭栏远眺,远处的西山青影与百里滇池融为一体,烟鹭沙鸥令人心旷神怡。据史料记载,大观楼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。康熙二十九年,即公元1690年,云南巡抚王继文巡查时,看到这里湖光山色,风帆烟树,于是命人挖池筑堤,植花种柳,建造亭台楼阁。当时的楼阁为一层建筑,没有正式的名字。六年后,在原楼阁基础上加盖一层,因为阁楼面临滇池,远观西山,因此取名大观楼。
大观楼几毁几建,现在的楼阁建于光绪年间。它灵活运用了古典园林中的借景艺术,如同苏州的拙政园借景北寺塔一样,大观楼借园外的湖光山色,远山近水,延伸和丰富了楼阁的空间视野。多年来,大观楼一直被当做是一座优美的观景楼,那么修建大观楼的目的真的如此简单吗?这还要从吴三桂讲起。
清朝顺治年间,吴三桂镇守云南,与镇守广东的平南王,镇守福建的靖南王所辖藩镇,并称三藩。吴三桂在昆明挖运粮河,建粮仓兴兵源,企图世镇云南,逐渐成为清廷的心头之患。公元1673年,康熙皇帝下令撤藩,吴三桂等人公然叛清,史称三藩之乱。
三藩之乱一度声势浩大,波及十余省兵马数十万,康熙皇帝举兵镇压,用了八年时间,才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。平定三藩之乱后,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,重科举、免赋税、开盐矿,社会逐步趋于稳定。
为了彰显太平盛世,云南巡抚在云南的滇池之滨,也是吴三桂曾经开凿运粮河的地方,兴建大观楼,展示盛世繁华。大观楼建成之后,达官贵人纷至沓来,临湖宴饮,文人墨客挥毫泼墨,吟诗作赋。方圆百里的文人都以能为大观楼留下只言片语为荣。而其中最有名的,是一个叫孙髯的人,创作的180字长联,气吞山河。上联90字写景,犹如一幅山水画。下联90字记云南历史,如一篇叙事史诗。
在孙髯笔下,大观楼周围景致徐徐展开,远处四山环抱滇池碧波荡漾,螃蟹似的小岛、螺蛳搬的沙洲点缀其间,还有那漫天的水草、遍地的芦苇、翠绿的小鸟、灿烂的红霞让人陶醉。
1774年,年近90岁的孙髯去世。孙髯一生历经磨难,却不弃孤傲,后人赞其风骨叹其文采。长联有了天下第一的美誉,大观楼也因为这副长联的问世,与黄鹤楼、岳阳楼、滕王阁齐名。孙髯长联备受推崇,历代许多书法家都书写过。现在悬挂在大观楼门前的长联是复制品,原件藏于大观楼管理处,是光绪年间名士赵藩以楷书写成,笔力遒劲。
在大观楼的二楼,还藏有一件年代更早的孙髯木质长联。是乾隆时期书法家陆树堂用行草书写的,意境悠远。长联、名楼、赤柱彩画,大观楼前鸥鸟翔飞,西山横卧。气势磅礴的长联更是脍炙人口。
精彩节目 敬请关注
苏州新闻综合频道21:10分
《新闻夜班车》
【版权声明】
素材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
编辑:新闻夜班车小编
苏州广电全媒体编辑中心主持人
给大家拜年啦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阅读 ()
(责任编辑:威展小王)